投稿邮箱

digitcw@163.com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让评论成为照亮文艺星空的火种——北京组建文艺评论超强“战队”
作者:赵法彬   添加时间:2025-05-24
就文艺评论的重要作用与实践、如何引领大众审美、如何以新锐视角为文艺创作去芜存菁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5月22日,第五届中国(北京)广电媒体融合大会——Up!“北京大视听”引领力——视听文艺评论先锋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管理机构、业界与学界的专家学者,分别就文艺评论的重要作用与实践、如何引领大众审美、如何以新锐视角为文艺创作去芜存菁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444db5f1ly1i1qrlxm0fkj20u00k0gov.jpg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市广电局的指导下,北京市广播影视协会在研讨会现场,分别成立了视听艺术评论家专委会、“北京大视听”文艺评论“好主笔”联盟、“北京大视听”文艺评论创客联盟,为“北京大视听”文艺精品传播注入更多创新活力。



(一)


早在2021年,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要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并从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强化组织保障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


“‘北京大视听’是首都广电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更是新时代文艺评论创新实践的试验田,应以评论之魂铸创作之魄,推动视听文艺攀登高峰。”北京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表示,我们要洞察时代脉搏,以评论为舟,载动主流价值的星辰大海;引领精品导向,以评论为镜,映照行业生态的魄力之道;提升传播效能,以评论为桥,贯通创作与受众的双向奔赴;厚植人才队伍,以评论为基,培育新大众文艺生态雨林。

444db5f1ly1i1qrnoxnmpj20u00k0dir.jpg


“北京市广电局精心打造‘北京大视听’品牌,擦亮了首都文艺精品创作的金字招牌。”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认为,要铸基赋能,以文化自信夯实立论之本;激浊扬清,以批评的精神助推文艺繁荣发展;扛起首善职责,担当文艺中心建设新使命。“广大评论家应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在视听精品创作中的引领和催化作用,敢于批评、善于批评,通过卓有成效的视听评论,为产业创新增添动能。”

444db5f1ly1i1qrlxylzkj20u00k00up.jpg


北京市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苏宣读了“北京市广播影视协会视听艺术评论家专委会”成员名单,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担任专委会主任,李岭涛、张国涛、李剑平、李春利、杨乘虎、顾亚奇、涂凌波担任专委会副主任,陈旭光、陈真、杨驰原、祝燕南、饶曙光、滕勇担任高级专家。


“要坚持求真务实,写好稿子”“要更好地在优秀文艺作品和大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及时传递出符合时代脉搏的文艺价值理念”“要继续用文字温暖首都文艺,用新锐评论与首都文艺相向而行”“要在喧嚣之中用理性带领感性,用思想凝聚共识”“希望能够用手中这支笔继续引领大众审美”……在“北京大视听”文艺评论“好主笔”联盟启动仪式上,13位“北京大视听”好主笔作为首都文艺的记录者和评论者,倾情讲述着与“北京大视听”的故事。

 


(二) 


在随后举行的“北京大视听”文艺评论先锋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文艺评论的的价值、意义以及使命与创新进行了深度研讨。


“评论工作从来不只是对作品的评述或解说,而是为创作校准方向,为精品把准成色。”胡智锋表示,要把准时代脉搏,当好首都精品创作的领航员;建好评价标准,为首都视听高质量发展树标尺;创新话语体系,做好文艺评论阵地的破壁人。“我们要以务实的态度扎根创作一线,用专业的视角护航精品生产,以敬畏之心打造文艺评论的公信力,用具体的行动回应人民的期待”。

444db5f1ly1i1qrlyndwqj20u00k041l.jpg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谈到,要全面理解“人民是阅卷人”的深刻内涵,文艺评论一定要和人民群众的心声同频共振,不管如何妙笔生花,都要写出人民心中那朵花,那个心声之花。“衷心希望专委会发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基地的作用;衷心希望专委会起到文艺思潮研究‘领头羊’的作用,把工作着力点下沉到行业一线;衷心希望专委会在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和管理方面发挥高水平、组织化程度的影响力;衷心希望专委会在评论成果扶持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444db5f1ly1i1qrlysk86j20u00k0tai.jpg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要更密切地追踪电影大视听的变化,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技术对于业态和形态的改变,能够真正地以中华美学精神、以中国大视听文艺事件建立起更大的共同体,能够让中国大视听的发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繁荣。

444db5f1ly1i1qrlyytqzj20u00k0q5e.jpg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认为,文艺理论应是来自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面对当前媒介融合和扩展,应该认识到,艺术评论特别是理论和批评也是一种生产力。


传媒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杨驰原表示,自媒体时代,文艺内容、形态和传播都有了非常多的创新,在这种创新下更需要文艺评论的价值引导和精神引领;文艺评论也需要在内容、形态和传播方面创新;壮大文艺评论队伍,加强文艺评论人才培养;要在推动文艺评论工作中奉献传媒的力量。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阅评组副组长、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陈真介绍说,广电视听阅评涵盖了广电视听的新闻节目、电视剧(包括网剧)、专题节目、文艺晚会、综艺节目、纪录片、网络视频产品、公益广告等,截止到2024年底,已经编发了118期300多篇稿件,所以阅评也是一项重要、独特的文艺评论形态。“纪录片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评论专委会的成立可以更好地发挥文艺评论在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上的作用,推动创作与评论的有效互动,推动北京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登上新的高度。”

444db5f1ly1i1qrlz3uqqj20u00k0ju4.jpg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副院长滕勇表示,当前,舆论场纷繁复杂,信息茧房和观点的割裂很容易让人无所适从,甚至产生盲目跟风。在这种条件下,对视听文艺作品开展评价,引导和促进文艺评论,为社会服务、为观众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滕勇分析称,文艺评论已经从单向的评价走向多方互动,大众参与的泛评论化让传统的专家评论和普通用户的草根意见并存,形成了多元的评价场域;新技术的赋能为视听文艺评论的形式、内容带来了深度重构。

444db5f1ly1i1qrlz8tckj20u00k0taz.jpg


由此,滕勇认为,全媒体传播环境之下,视听文艺评论正在经历三重转向:方法论的转向,也就是从既有的主观阐释到现在数据实证的深度嵌入;功能转向,也就是从原来对文艺作品的价值评判,到伴随式的反向作用于创作中的过程干预;形态转向,从原来专业的评价到当前泛在化的大众对话。“全媒体传播既为视听文艺评论带来数据赋能、跨界联动、大众参与的机会,也需要应对多重挑战”。



滕勇表示,将重点推动CVB从三个方面给文艺评论提供有力支撑,以CVB为透视镜地破解传播效果的认识抹去,CVB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数据本身,更在于其以全样本采样方式,带来的去伪存真的能力;以大数据为工具箱,优化评论话语生产机制;以人文价值为定盘星,强化评论主体的文化自觉。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李剑平表示,希望用最真实的观点、勇敢的态度,用最客观、最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文艺作品。


 

(三)


在随后举行的圆桌论坛,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北京大视听’文艺评论引领精品创作的实践与未来”展开深度对话。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博导张国涛表示,文艺评论的目的是为了作品创作,尤其是从更多的作品创作当中遴选出精品,利用专业价值、专业判断、专业观点,对我们的创作包括当下创作的优秀作品进行遴选,对于未来的创作进行指导或进行引领。


《光明日报》文艺部编务统筹李春利认为,真正的好作品应该是客观、公正,应该是认真看了,去品评,给出真诚建议,这样的文艺评论是非常少见的。“要按文艺创作规律评论,不能臆想或闭门创作;引领很重要;应该让流量变成能量,让他们去做更好的发挥作用;评论力量带动社会话题甚至政策制定。”


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李岭涛谈到,在新技术面前,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文艺评论不管是人才培养,或是具体创作,都要把受众的需求作为前提和出发点,随时对新技术保持一种敏感性,保持随时整合起来的状态。


“当今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艺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主任,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冷凇认为,清晰、锐利、宽容是主要方向。文艺评论要清晰、准确,有的时候甚至要简约;要有一些带有能穿透时代光芒的锐度;要更多给予作品向上向善向美积极正向的肯定,而机器算法写的舆情文章,毫无任何价值可言,同时会误导大众。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数字人文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顾亚奇认为,专业评论应该具备“三有”,有质量,评论一定要有专业性;   有分量,评论要有权威性;有声量,专业人要追求有声量,就是跨圈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广播电视学系主任、教授涂凌波坦言,现在互联网舆论场有各种声音,片子还没看就开始对作品点评,甚至有的时候对作品提出很多意见。这就需要专业文艺评论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引领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