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9日,根据毕马威的全球调查,现在大多数来自中国内地(66%)和中国香港(67%)的消费者将“产品或服务质量”视为购物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其重要性超越了在新冠疫情开始时的最重要购买动力“性价比”。
毕马威的第二份《新形势下的消费者:新冠疫情脉搏调查》报告分析了自7月首份报告发布以来,消费者的行为、期望和与不同领域企业之间的互动随着新冠疫情不断发展所产生的变化。最新的分析基于2020年5月29日至8月24日期间收集到的数据,数据取自连续六次消费者脉搏调查中的前五次调查,涵盖了12个市场的12,000多名消费者,其中包括950名来自中国内地和1,037名来自中国香港的消费者。
与7月份进行的首次分析相比,消费者目前认为新冠疫情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将较先前预计的更加长远,因此对恢复正常活动的信心有所下降。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预计疫情的影响将持续一年或更长时间。根据最新分析,受访者中有59%和44%表示如此,而首份报告中的百分比分别为50%和29%。
在受访市场中,中国内地消费者属于最有可能(41%)在采取更谨慎的措施下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生活习惯的人群。只有13%的中国内地消费者认为疫情将持续一年以上。
毕马威中国消费品及零售行业主管合伙人钱亦馨表示:“随着防疫措施的解除,中国内地有经济能力的消费者将消费重点放在外出就餐、国内旅游和进行其他休闲活动上,并在重新考虑他们未来的消费模式。现在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在进行任何购物时都会比从前更谨慎,因此零售商必需要有具说服力的理由,以在短期内吸引消费者。”
由于消费者预期新冠疫情的影响将持续一段较长时间,他们开始考虑自己未来的财务状况。银行客户比以往更希望能掌控自己的财务状况,并期望银行了解他们的需求。对比其他市场,中国内地受访者要求银行根据其个人情况提供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的比例最高(66%),而中国香港亦有43%消费者要求银行提供个人化的支出模式分析。在总体支出方面,有30%的中国香港消费者和25%的中国内地消费者表示他们在未来6至12个月内的消费将比以前减少。
在中国内地倾向于居家的人的比例从首次分析的16%下降至12%,然而在中国香港这一比例则从20%显著增加至33%,而表明会避免到公共场所的受访者也从33%增加至39%,使中国香港成为最谨慎的市场。同时,中国香港在所有市场中的杂货净支出增长最快(33%),其次是中国内地,百分比为24%,而全球增长则为11%。消费者在杂货上的支出增长反映了许多客户增加在家消费的必要性。调查还显示,自第一次报告以来,表明在疫情爆发后有定期进行网上购物的中国内地消费者百分比也从49%增加至59%。
毕马威中国亚太区消费品及零售行业主管合伙人利安生(Anson Bailey)表示:“家居现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新中心,集工作、娱乐、学习和社交活动于一室。数字化无疑是达成增长的渠道和满足客户新期望的关键方法,品牌必须确保其在线产品及服务易于使用,并与整体服务全渠道无缝连接。”
目前,中国内地受访者对企业的信任度特别高,与新冠疫情之前相比,对各领域的净信任度增加了27%,而全球受访者对企业的净信任度则下降至-4%,中国香港为-9%,所有其他市场的净信任度也为负数。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过半的消费者表示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会继续着重对品牌的信任度。
毕马威中国香港消费品和工业市场主管合伙人叶嘉明指出:“信任是由零售商通过展现出与客户有相同的价值去驱动的,现在客户都期望零售商能更加关注如何保护客户的安全。企业必须清楚地向客户沟通和展示其将持续重视重建客户信任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