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digitcw@163.com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观察 >
初心不改 筑梦太空——中信与亚洲卫星的故事
作者:刘健   添加时间:2022-04-21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亚洲一号”的故事以及今天的亚洲卫星……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主研发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亚洲地区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亚洲一号卫星,这对亚洲地区的广播电视和卫星通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亚洲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进军世界商业航天发射领域的第一步,也开启了中国卫星通信服务的新篇章。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亚洲一号”的故事以及今天的亚洲卫星……


一、慧眼独具创亚星

时间回到1984年,那一年,亚洲上空还没有区域性的商用通信卫星;那一年,中国只能从国际卫星组织租用卫星资源;那一年,中国的商用卫星通信还是一片空白。


机缘巧合

984年2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携带着Westar VI卫星和另一颗印度尼西亚卫星一起进入太空,但是卫星近地点发动机没有按照预定计划点火,发射失败。中信与亚洲卫星的故事却就此拉开序幕……


同年11月,发射失败的Westar VI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重新带回地球。看到商机的美籍华人黄翔骏与加拿大人约翰逊成立了PGT公司,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Westar VI,打算用长征火箭发射到中国上空。但是PGT公司实力有限,因此找到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也就是如今的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合作注资的要求。然而,商用卫星领域对于那时的中信人而言,是个十分陌生的领域,也无任何可供借鉴的先例,如何准确判断和决策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横在眼前。


高瞻远瞩

面对难题,中信选择了迎难而上,发扬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传统,到当时的邮电部、航空航天部、电子部和广电部等与卫星的发射和使用密切相关的单位进行认真的调研,得到的反馈却是两极分明。但有两方面的调研结论对于中信决定投资商用卫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是当时中国只能从国际组织租用卫星,一旦出现问题造成广播和通信中断,自己无力解决;二是航空航天部要发展大推力的捆绑式火箭,目标是将中国的火箭发射推向国际市场,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


经过多次调研,中信领导思路逐渐清晰。PGT公司拟用中国火箭在中国发射亚洲地区通信卫星的想法对中方有利,但仅凭PGT公司的实力难以单独支撑如此重要的项目。于是,中信开始积极寻求其他合作对象与合作模式,并终于在1988年2月24日,联合香港英国大东电报局、和记黄埔公司三方在香港签署了共同经营亚洲卫星的协议。公司定名为“亚洲卫星有限公司”,英文缩写为“AsiaSat”,亚洲地区第一家区域性的商业卫星运营商就此诞生。

 QQ截图20220421095025.jpg

亚洲卫星第一个地面站——香港赤柱地面站


二、一波三折发首星

亚洲一号卫星项目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1988年国务院下达批文,明确指出“作为我国为国外发射的第一颗卫星,若能实现,对我国卫星发射服务打入国际市场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效益,因此应给予支持”。就这样,中信巧妙把握住历史性的机遇,将长征火箭和亚洲一号卫星打造成意义非凡的中美合作典范。时至今日,这依然是中国航天和卫星通信业内津津乐道的往事。


禁运风波

正当亚洲卫星与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紧锣密鼓地就合作进行谈判之时,美国政府发放卫星出口许可证却出现障碍。


1988年8月,美国政府通过大东电报局向荣毅仁传信,声称美国政府十分关注中东地区的稳定,而中信集团与该地区的某些不稳定因素有关,这影响了美国对许可证的决策。


荣毅仁当即回复,要求美国不要让谣言影响中美关系,用中国火箭发射美国制造的卫星,对大家都有利,不应受到任何干扰!


1988年9月9日,美国政府正式批准了Westar VI的出口许可。


1989年1月23日,经过各方的艰苦努力,亚洲卫星与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协议签字仪式,国务委员邹家华和荣毅仁出席了仪式。

 QQ截图20220421095113.jpg

1989年1月23日,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服务签字仪式


再起波澜

1989年7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一系列提案,敦促布什政府重新研究对华技术输出及其产品的出口,冻结已经给予对华技术出口的优惠待遇。


亚洲一号卫星前途未卜,中信和亚洲卫星却没有放弃,立即派员前往美国进行游说和周旋。


1989年12月19日,经过中信与国家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乔治·布什总统最终援引《对外关系授权法》,决定签发“亚洲一号卫星”的对华出口许可证。亚洲一号卫星赴中国发射之路的最后一个障碍终于被排除。

 QQ截图20220421095147.jpg

亚洲一号卫星整装待发


一飞冲天

亚洲一号卫星预定在1990年4月7日发射。


中信主要领导荣毅仁、徐昭隆和王军等一行赴西昌发射中心,他们将亲自见证亚洲一号卫星发射的历史性一幕。

 QQ截图20220421095208.jpg

西昌卫星发射测控中心

然而,下午3时40分,惊雷炸响,瓢泼大雨从天而降。由于长征三号火箭使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当火箭穿过积云区、阵雨区或雷区时,容易触发闪电,导致火箭爆炸。


突如其来的雷雨挡住了第一个和第二个发射窗,21时整,发射场上空终于云开雾散!所有在场的人都屏住呼吸,最后一个发射窗口终于打开,指挥大厅传出了倒计时的声音……


21时30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点火,顺利将亚洲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QQ截图20220421095222.jpg

1990年4月7日,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升空


卫星制造商休斯公司称赞这次发射与在此之前发射的31颗休斯制造的卫星相比,是入轨精度最高的一次。


亚洲一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卫星广播和通信产业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同时也带来了中国火箭的黄金时代。长征系列火箭以其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世界各国卫星运营商的青睐,国际订单纷至沓来。


此后不久,亚洲一号卫星为1990年北京亚运会进行了信号传输,并为《人民日报》提供版面传送服务。很快,亚洲一号卫星的转发器就被订购一空,使渴求卫星资源的中国和亚洲市场需求得以缓解。从此,亚洲卫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国内的卫星通信产业也日渐兴起。

 QQ截图20220421095234.jpg

从太空看亚洲一号卫星


三、乘风破浪铸辉煌

亚洲卫星诞生后不久,中国国内陆续成立了不同资本背景的多家卫星公司,支撑着迅速发展壮大的卫星通信产业。时至今日,亚洲卫星已发展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商业卫星运营商,继亚洲一号卫星之后,已有八颗卫星陆续升空,并从创立初期仅有的1个卫星轨道位置发展为拥有5个优质、战略性轨道位置资源,覆盖亚洲、大洋洲、中东、俄罗斯以及非洲部分地区,为太平洋海域的船只和空中的航班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目前,亚洲系列卫星共有亚洲四号、亚洲五号、亚洲六号、亚洲七号、亚洲八号和亚洲九号六颗在轨运行的卫星,覆盖了世界2/3的人口,为众多国际领先广播机构及内容供应商传送以35种语言广播的550余个节目频道,服务了亚太地区八亿五千多万家庭用户。从2000年至今,亚洲系列卫星已经为6届夏季奥运会和4届冬季奥运会提供高品质的赛事转播服务,其中包括在双奥之城北京举办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

 QQ截图20220421095254.jpg

亚洲卫星香港大埔地面站


000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要求经营电信业务必须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为适应新的政策要求,中信集团决定利用其下属子公司中信网络申请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协助亚洲卫星继续在国内开展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业务。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信网络于2008年2月获得了工信部颁发的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业务经营许可证,并于2008年6月成立中信网络有限公司北京卫星通信分公司(中信卫星)全面承接亚洲卫星在中国的用户和合同。2015年,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业务经营许可证由中信网络转到中信数字媒体网络有限公司。同时成立中信数字媒体网络有限公司卫星通信分公司,继续为国内广大用户提供服务。中信卫星的成立极大的促进了中信集团卫星业务在国内的发展,通过国内服务体系的运作和,本地化技术团队的支持,让客户体验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以及各类突发应急事件中,都有中信卫星利用亚洲系列卫星提供服务的身影。除此之外,亚洲系列卫星也一直是历年的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等各类大型赛事或活动的主要卫星传输平台。


在国内,亚洲系列卫星在政府管理、公共安全、电信、金融、石油石化、交通运输、广播电视传输等行业中得以长期应用,并在历次自然灾害救援、重大活动报道、突发事件处置等应急通信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QQ截图20220421095319.jpg

亚洲系列卫星舰队


四、与时俱进焕新生

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亚洲卫星和中信卫星守正创新,变中寻机。


服务转型

近年来,海洋通信逐步成为卫星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市场,各类渔船、商船、公务船等近海或者远洋船舶都需要通过卫星来实现信息互联。中信卫星作为中国重要的卫星资源提供者,恰好可以利用自有的亚洲系列卫星资源构建服务平台,为日益增长的市场提供服务,从而实现从单一的资源提供者向端到端服务提供者的华丽转身。


2021年7月,中信卫星与亚洲卫星共同构建了全新的“SAILAS”海洋通信服务平台,开始正式为海洋船舶提供服务。这是个利用亚洲系列卫星上的多个波束组合建立起的覆盖亚太海域的海洋通信网络,能够为众多远洋货轮、邮轮及远洋渔船提供全面、端到端通信服务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有包括邮轮、远洋渔船等上百条船舶和多个海上平台开始使用这项服务。未来, “SAILAS”海洋通信平台还将继续扩展,致力于打造一个覆盖全球海域的通信网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通信服务,并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

 QQ截图20220421095344.jpg

2021年7月,亚洲卫星推出 SAILAS海洋通信服务平台


技术创新

自2016年以来,亚洲卫星高度重视卫星通信和应用相关领域的技术改造和创新。亚洲卫星已经在美国专利商标局、加拿大知识产权局取得了11项发明专利,并于2021年8月首次取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专利范围涵盖高通量卫星技术、干扰定位技术、频谱技术、高低轨中继技术等,可应用于未来新一代卫星的设计和运营。


目前,中信卫星和亚洲卫星正在共同规划下一颗具备高通量载荷能力的全新卫星,将为未来的持续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是由荣毅仁同志于1979年创办的。成立以来,中信集团充分发挥经济改革试点和对外开放窗口的重要作用,在诸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创新,为加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功开辟出一条注重吸收和运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的创新发展之路。


亚洲卫星的创立,无疑是中信在众多改革创新中的一项重要突破,此举为我国的航天和卫星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荣老和中信人付出巨大努力和心血成就的亚洲一号卫星,已经成为中国卫星通信产业的奠基石,是中国航天工业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美两国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典范。


如今,中信卫星和亚洲卫星正在中信集团的支持下砥砺奋进,开拓向前,努力为中信与中国卫星产业的故事增添更丰富、更精彩的新篇章。


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并引自王伟群著作《艰难的辉煌——中信30年之路》(2010年9月中信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