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digitcw@163.com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毕马威:数字化和创新能力领先的银行将取得积极成果
作者:数字通信世界   添加时间:2020-12-10
前瞻性的“透镜 OPTICS”新框架为银行提供创新指南。
2020年12月10日,毕马威及微众银行发布联合报告,提出将新框架用来评价未来银行的商业模式,以及银行面对未来挑战需要具备的能力,并且指出银行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它们是否已经具备创新、推动数字化、保持开放和智能化的能力。
 
 
该份名为《透镜 OPTICS:定义未来银行》的报告概述了国内外银行的先进实践,并提出新的评价体系,为未来银行的创新发展提供指引。既有的银行评价体系侧重稳健和风险管理多于创新能力,新的“透镜(OPTICS)”能力体系将未来银行所需能力分为组织 (Organisation)、产品和服务 (Product and Service)、技术 (Technology)、信息(Information and Data)、人才 (Calibre) 和创新投入 (Spend) 六大维度。这六大能力从不同角度互相协同,使银行能统筹指挥其拥有的多样性资产和研究,并且重新组织、探索、发现和捕捉机会,支持银行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开放式运营。
 
 
 
“在银行业取得成功所需的能力和特质正悄然发生变化,创新能力正逐渐成为其中的关键因素,这正是‘透镜(OPTICS) ’能力评价体系发挥作用的地方。”毕马威中国香港区技术咨询主管合伙人欧乐恒 (James O‘Callaghan) 指出:“‘透镜(OPTICS)’ 体系既是前瞻性的框架,又能够对银行的创新能力提出独到见解。这套体系让银行能采用更情境化导向,和更有效地调整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这对新一代客户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对银行服务有不同的要求和偏好。”
 
 
 
新冠疫情爆发,促使银行加快推动网络业务和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银行业领导层都正在或应该开始思考:未来银行的形态和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银行才有可能在这股浪潮中脱颖而出?如何重塑组织以打造适应未来的能力?报告指出,能成功应对挑战的银行最终将能致胜。
 
 
 
毕马威中国香港银行业和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马绍辉(Paul McSheaffrey) 表示:“没有真正踏上创新之路的银行会逐渐且无可避免地发现它们已被边缘化并被排除在竞争之外,市场份额和客户基础都会不断萎缩。在‘透镜(OPTICS)’体系的指引下真正拥抱创新的银行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市场翘楚。”
 
 
 
报告提出,随着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它们还应考虑在前、中、后台采用合规科技等新兴科技,以提升效率。合规科技的应用有助于将传统手工操作流程自动化,使银行高管层可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创新策略和能力上。
 
 
 
毕马威中国香港区中资金融机构主管合伙人方海云指出:“银行的创新大计必须要有适当的基础设施、技术、数据策略和相关技术能力作为后盾,这样才能够确保银行有能力高效的落实创新策略。”